喝豆漿的誤區
誤區1〉早晨空腹喝豆漿
如果空腹喝豆漿,豆漿裡的蛋白質大都會在人體內轉化為熱量而被消耗掉,營養就會大打折扣,因此,喝豆漿時最好吃些麵包、饅頭等澱粉類食品。另外,喝完豆漿後還應吃些水果,因為豆漿中含鐵量高,配以水果可以促進人體對鐵的吸收。
誤區2〉往豆漿裡加個雞蛋更有營養
因為豆漿中有胰蛋白酶抑制物,能抑制蛋白質的消化,降低營養價值。最宜往豆漿中加白糖,加冰糖則更勝一籌。
誤區3〉豆漿營養豐富,人人都適宜
豆漿性平偏寒,因此飲後常有反胃、呃逆、腹瀉、腹脹等反應的人,以及夜間尿頻、遺精的人,均不宜飲用豆漿。另外,豆漿中的嘌呤含量高,痛風病人也不宜飲用。
誤區4〉豆漿只要加熱就可以飲用
飲用未煮熟的豆漿會中毒,因為生豆漿中含有皂素、胰蛋白酶抑制物等有害物質,未煮熟就飲用不僅會難以消化,而且還會出現噁心、嘔吐和腹瀉等中毒症狀。
誤區5〉豆漿可以用保溫瓶儲存
不要用保溫瓶儲存豆漿。豆漿裝在保溫瓶內,會使瓶裡的細菌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,將豆漿作為養分而大量繁殖,經過3~4個小時就會讓豆漿酸敗變質。
從現代醫學角度出發,有研究指出,太極拳具有使人心肺功能延緩衰退的功效,打拳時的心跳率,能達到最大心跳的70%以上,攝氧量比一般不運動者高出很多。老人打太極拳還可回春,有初學太極拳的75歲老人,接受訓練一年後,心肺功能、肌力、肌耐力、平衡感,與循環系統都明顯進步;同時男性最大攝氧量可增加16%,女性可增加20%,體能變得像50幾歲壯年一樣。
另外,有專家指,常打太極拳因為手腳使力與呼吸,可以激化大腦神經細胞,促進血液循環,增加周邊造血功能,對於精神創傷與神經衰弱修復,療效亦佳。亦有國外研究,證實太極拳可改善柏金遜症患者的平衡能力,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受損狀況;老人每周參加兩次、每次一小時的太極練習,只要堅持半年,與有氧運動、練肌力者相比,能把跌倒風險降低58%。
要訣:掌握十要,圓活自然
練太極拳有一些要求及要訣,以楊家太極為例,有所謂「十要」,分別是:虛靈頂勁,含胸拔背,鬆腰落胯,分清虛實,沉肩墜肘,用意不用力,上下相隨,內外相合,相連不斷,動中求靜。當中大意是指要求神清、意導,腰背挺直,以腰為軸,全新諧調渾然一體,連綿自如,呼吸均勻等。
對初學者來說,最難理解的是「用意不用力」。用意即運意,意即我們的意念、想像,用意就是用意念引導肢體的活動。根據張東陽先生解釋,事實上凡進行肢體的活動都必須用力,打太極拳也不例外,並不是一點力都不用,而是以意領先(動作未到,意識先到),再用點靈活的力,這種力忽隱忽現,經常虛實轉換。這種「力」就不同於一般的力,而是叫「勁」。